績效評價標準,是績效管理關注的一個重要焦點。如果僅僅關注呼和浩特績效評價標準本身,其實很容易導致陷入局限。直接問績效評價標準有哪些,至少需要回答兩個前提。
一個前提是,績效的來源是什么,什么因素有助于促進績效提升,然后就會有相應的因素指標表征著績效標準;不能有效促進績效提升的因素,衡量和評價這些因素的價值也不大。
第二個前提是,這些因素指標的數據如何獲取,或者說這些數據獲取的成本高低(如果獲取成本都高于績效本身的努力,那也意義不大),能量化得當然好,但是很多不能量化但對促進績效很有價值的東西,也需要關注,套用投資里的一句話是,“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確,而非精準的錯誤”。
這樣來看兩個前提,就會發現績效評價標準的選擇和設計,這個話題非常大。
一、績效系統論基礎上的評價范圍
從如何促進績效提升的因素來說,按照系統論,分為投入因素、過程因素和結果因素。比如對炒一份菜,如果僅僅從結果衡量,就是好吃、不貴,錦上添花的還有:顏值高、便利性(方便外帶)。但是從過程來說,從投入角度來說,則需要經濟實惠的食材、好的廚師、衛生的爐灶等等,從過程來角度來說,則需要廚師心情好、技藝好,把食材、爐灶、火候、調料、鍋盤等處理的非常好。
一個崗位,是從其方向和目標、動力、能力、資源和支持,幾個方面都好的情況下,績效才能好;
一個部門,是從其方向和目標、團隊能力、團隊氛圍、資源和支持,幾個方面都好的情況下,績效才會好。
一個公司,是從其戰略、方向、目標,組織能力、組織氛圍、員工隊伍、資源支持等,績效才會好。
二、呼和浩特績效評價多少錢關注因素差異性
1、追求的商業模式與業態、戰略、方向、目標不同,側重點也有很大差異,比如快餐店與高檔餐廳,其追求的績效動因不同,其評價標準差異也很大。
就簡單的銷售型公司,toB的與ToC的都差異巨大。
比如to B類銷售公司:發展客戶數、發展重要客戶占比、銷售額或毛利、重要產品或新產品銷售額、銷售回款等。發展客戶數是基礎,發展重要客戶占比是優中選優(不能什么客戶都要,需要有導向性的客戶)。重要產品或新產品,是主推或起量要求,難度通常大,需要單獨考核。非量化但重要的事項:客戶信息填寫完整度(儲備客戶信息非常重要,是重要公司重要資產)、知識與經驗共享度(沉淀toB客戶的優秀打法)等,非標品更重要。to側重于解決方案類,通常需要對內部配合度和能力勝任度有要求,有客戶跟蹤計劃的支持、招投標與講標事項支持,也就是要納入過程性監控和考核。
to C銷售類公司,主要是產品銷售額、重要產品銷售額、銷售毛利、客戶投訴率;如果偏渠道銷售,類似于 to B的標品銷售(發展渠道量、重要渠道占比、銷售額、銷售毛利等)。銷售如果帶有服務性質,需要增加服務類的指標。店員銷售需要如此。
2、組織的不同發展階段,其差異性也很大
是不是投入、過程、結果(產出)都關注,也不是,不同階段,其實關注的內容具有巨大不同。比如,公司還處于溫飽階段,肯定是關注客戶指標和收入指標;而大型企業,溫飽不是問題了,則會關注一些長期指標,比如組織健康度和品牌美譽度指標等。
3、組織內的不同部門、不同層級,關注重點差異也很大
一個BSC,可以作為組織和部門的參考框架,但到具體的崗位則不行。
市場部、銷售部、研發部、采購部、生產部、財務部、客服部、行政部、人力資源部的績效考核指標,其指標側重是不一樣的。
不僅僅是部門和崗位之間,差異非常大,其實不同層級之間,其業績重點也有很大的不同?!稑I績梯隊》從7個方面界定績效,有投入部分,也有產出部分,側重于各級崗位績效如何達成,達到的標準或很好的操作是什么樣的。
上述重點,還是談的績效重點是什么,呼和浩特績效評價標準就應該關注什么。具體到每個企業自身的場景,則會涉及到指標值的確定、指標數據的獲取等具體事情,這個沒有作為重點,但在實施中是需要考慮的。
